您好!欢迎访问bob综合体育app下载网站!

bob综合体育app下载工业烘干机

2021年打造全自动工业烘干机设备

首页 > 工业烘干机价格

绿色金融标准首次统一扩大绿色支持范围推动全面转型

来源:bob综合体育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5-08-02 18:01:02      浏览量:1

  

绿色金融标准首次统一扩大绿色支持范围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近日,为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要求,充分的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力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简称“《绿金目录》”),优化并统一绿色金融支持的项目类型和标准。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双碳”进程的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绿色低碳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需要对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相关的分类目录进行更新,以满足新的发展需要。《绿金目录》出台前,我国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分别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认定。如,绿色债券标准为《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简称“《绿债目录》”),绿色信贷主要标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2019)》和原银保监会制定的《绿色融资统计制度(2020)》。此外,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简称“《产业目录》”)明确了绿色低碳转型重点产业的细分类别和具体内涵。由于绿色标准的不统一,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按照不同口径分别向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报送绿色贷款情况;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时,还需要再按照绿色债券目录重新筛选绿色贷款,增加了使用者的成本,也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提高绿色项目识别和监管效率。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以《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为基础,修订形成《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理财产品(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及股票发行、新三板挂牌及股票发行业务除外),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有助于加强绿色金融市场流动性,提升绿色金融实物资产管理效率、降低识别成本。

  《绿金目录》包含一级分类9个、二级分类38个,三级分类271个,覆盖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绿色贸易、绿色消费等绿色领域。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确定各项普查、常规统计调查、专项统计调查的调查范围和处理和交换统计信息的重要基准。金融机构及企业普遍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做统计。《绿金目录》为每个三级条目匹配了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和类别名称,涵盖了1000余个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便于企业和投资人进行绿色项目的识别、遴选和评估,也为金融与经济跨部门的统计分析和政策协同提供了便利。

  《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制定《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低碳项目推荐性指引”。《绿金目录》对于低碳赋能类项目以“√”标识,最重要的包含高效节能、先进交通、清洁能源等装备制造及贸易项目;对于具有直接碳减排效益的项目以“√√”标识,最重要的包含节能降碳改造、温室气体控制、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能源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生态林业、绿色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和绿色低碳建筑消费等项目,有助于相关机构快速识别、筛选和投资低碳经济活动。绿色赋能项目作为绿色项目价值链的重要环节,无论其本身是否直接实现环保目标,都必须贯穿于开发、生产、实施或规模化推广等全周期,为绿色项目的成功落地奠定基础。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于2024年6月发布《绿色赋能项目指南》,并在2025年6月更新的《绿色债券原则》中新增了对绿色赋能项目的支持。《绿金目录》对低碳赋能类项目的支持和标识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绿金目录》新增绿色贸易和绿色消费两个一级目录,将绿色项目类别的覆盖范围从产业链的生产、制造、运营等核心环节延伸至流通端和消费端,使绿色金融支持的活动更为丰富。《绿债目录》中对绿色贸易支持主要分散嵌入在装备制造相关条目中,《绿金目录》将绿色贸易单列为一级目录,明确支持高效节能装备、先进交通装备、先进环保装备和原材料、资源循环利用装备、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绿色农产品和绿色认证产品的批发、零售等贸易活动,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绿色供应链中的地位。《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积极扩大绿色消费”。《绿金目录》将新能源汽车消费、绿色低碳建筑消费和其他绿色消费纳入支持范围,有助于降低绿色消费的成本,通过终端需求的提升促进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从结构上看,不同于《绿债目录》的四级分类结构,《绿金目录》采用三级分类框架,其中一级目录由6项调整为9项,二级目录与《绿债目录》的三级目录相比由47类调整为38类,三级目录与《绿债目录》的四级目录相比由203类调整为271类。从内容上看,《绿金目录》相较《绿债目录》支持范围更广泛,且对于部分三级目录在“条件/标准”之外增加了备注说明,有助于促进绿色项目的精准识别。《绿金目录》强化了技术标准的引用,引用百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还指出“对于尚未颁布能效标准、设备节能评价规范标准等规范标准的行业,允许设备制造企业以有资质检验测试的机构出具的相应设备能效检测报告等材料证明设备有关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值”,增加了项目认定的可操作性。对于装备制造类项目,《绿金目录》均新增了对制造企业直接销售相应设备、产品的活动的支持,为制造企业用销售应收账款发行绿色ABS提供可能性,强化了对绿色制造的全方位支持。

  节能降碳产业增加对新兴技术和工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一级目录节能降碳产业下划分5个二级目录。其中,“1.1高效率节约能源装备制造”增加了对节能内燃机,高效率节约能源磁悬浮动力装备,节能农资制造,节能采矿、建筑材料生产专用设备,高效节能炉具灶具设备等制造项目的支持。“1.2先进交通装备制造”新增了对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和港口装卸作业设备制造项目的支持,并明确能效要求,实现了支持范围交通装备海陆空全覆盖。“1.3节能降碳改造”删除了“能量系统优化”和“汽轮发电机组系统能效提升”两个三级条目,增加了对电网节约能源改造和船舶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其中电网节能改造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船舶是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色低碳改造是绿色交通的一项重要工作。“1.4重点工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新增条目,涵盖了工业项目节能降碳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工艺改进和流程的优化,以及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措施。“1.5温室气体控制”新增“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开发与利用”条目,完善了对直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的支持。

  环境保护产业扩充污染物类型。环境保护产业包括五个二级目录。其中,“2.1先进环保装备和原料材料制造”新增汞、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公约管控化学物质的污染治理装备制造和低(无)污染排放装备制造,体现了污染防治更加精细化以及关注难处理高危害污染物的趋势。“2.2大气污染治理”增加对工业厂矿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控制和大气氨排放控制的支持,前者涉及原油制造、涂料制造、印刷等行业,后者主要是针对畜禽养殖活动。“2.5其他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增加了“新污染物治理”条目,“新污染物”指列入《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支持活动涵盖源头替代到末端排放控制的全流程。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拓宽循环经济内涵。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包括“3.1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和“3.2资源循环利用”两个二级目录。主要新增了对废气回收利用相关活动及其装备制造的支持,使工业活动产生的废气能够能源化、原料化、资源化利用。支持范围还覆盖木材高效加工及循环利用,将符合规范要求的木材和人造板加工利用活动纳入其中,扩充资源循环利用的范围。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完善对氢能产业链和储能技术的支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包括三个二级目录。其中,“4.1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删除三级条目“燃气轮机装备制造”;增加“新型储能产品制造”条目,并扩展了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水系电池、压缩空气、重力势能、飞轮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增加对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装备制造的支持,涵盖上游的制氢电解槽,中游的压缩机和氢气纯化设备,以及下游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车辆,氢冶金设备、炼化用氢设备,氢气运输集装箱和船舶等,体现了能源领域从关键环节支持到全产业链条延伸的趋势。“4.3能源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删除“天然气输送储运调峰设施建设和运营”条目;扩展新型储能技术和复合储能技术项目建设运营;新增对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的支持,包括泄放、过鱼、监测、监管等设施平台建设和技改,以优化生态流量、提高能效水平;新增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营,包括负荷信息采集、预测分析、测试、调控、服务等功能,促进智慧能源发展。

  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优化分类结构,重视生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调整为“5.1生态农林牧渔业”“5.2生态保护修复”和“5.3国土综合整治”三个二级目录,支持范围加强完善。主要新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生态保护与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相融合;新增竹产业,涵盖种植、采集、加工、利用的全产业链环节,减少对塑料和木材的依赖。相关项目活动在生态保护修复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广泛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拓宽支撑基础,强调智能化。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包括六个二级目录。其中,“6.1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增建筑工程智能建造,包括智能建造示范项目、智慧施工管理系统、智能建造装备等,体现了可持续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的新趋势。“6.2绿色交通”增加绿色公路建设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枢纽场站绿色低碳化改造,新增绿色民航以及绿色港口和航道,实现绿色交通海陆空全覆盖。“6.3绿色物流”从单一的物流绿色仓储扩展为四个子类别,分别为“绿色物流枢纽、绿色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绿色仓储设施(含冷库)建设”“绿色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和运营”和“绿色物流技术设备应用”,政策视角从仓储设施转向支持更广泛的现代绿色物流体系。“6.4环境基础设施”新增水利设施智能化建设以及生态安全预警体系和生态保护修复信息平台建设和运维,支持环境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6.5城乡能源基础设施”新增农村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现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基建中重要一环,目录新增“6.6信息基础设施”,涵盖“通信网络设施节约能源改造”“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和“数据中心节约能源改造”三个子类别,并明确能效指标,突出了对于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的支持。

  绿色服务范围逐步扩大,覆盖碳管理的全链条。绿色服务新增条目涉及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控、碳监测评估、碳排放测评,环境信息公开披露、气候信息公开披露等咨询服务,以及碳普惠、气候投融资等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咨询服务等,实现了对碳的源头监控、过程监测、排放核查、权益交易、信息披露的全流程支持;并新增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管理,关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关键技术在重点行业的节能降碳应用,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绿金目录》以《产业目录》为基础编制,三级分类结构与《产业目录》保持一致,一级目录由7类调整为9类,增加了绿色贸易和绿色消费两个一级分类;二级目录由31类调整为38类,三级目录由246类调整为271类。《产业目录》涵盖绿色和低碳转型产业范围,《绿金目录》则聚焦绿色金融支持的项目,未纳入转型类项目,相较《产业目录》,整体删除了传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条目及其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项目,排除天然气从开采、生产到输送、储运的全流程项目,还删除了主要服务于化石能源的燃气轮机、海洋油气装备等制造活动,以保证绿色金融边界清晰。

  《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的发布与实施,首次统一了国内不同绿色金融理财产品的识别标准,一方面为监管部门建立覆盖全市场统一可比的绿色金融评估体系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市场参与者在绿色资产识别评估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催生更多以目录为基础的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创新。为保证目录的生命力和前瞻性,监管部门将根据“双碳”部署、生态文明工作重点、绿色技术更新、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进展等情况,适时调整优化目录。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已就目录衔接工作进行有关安排,并组织成员单位结合新目录,更新优化《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公开披露指南》等相关配套机制,促进绿色债券市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市场参与者应主动按照《绿金目录》筛选评估绿色项目,切实通过目录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领域,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牢固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